寻访红色羊城,砥砺初心使命——总务部修缮处党支部与北京大学公寓服务中心党总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人:姚芊芊

20231129日下午,总务部修缮处党支部与北京大学公寓服务中心党总支联合开展寻访红色羊城,砥砺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总务部党总支书记、修缮处党支部书记胡海峰、北京大学公寓服务中心党总支李杨以及各单位党员代表、业务骨干近2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不仅实地探访了广州市红色文化资源,领略了岭南文化,也搭建了交流平台,加强了两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

 

活动第一站,大家来到以东山小洋楼著称的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存有400多栋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红砖洋房,是一张展示岭南文化风貌的靓丽名片。东山,曾经是广州的华侨、军政、官宦人家的聚集之地,这里历史遗存丰富,多元文化并存,人居环境和谐,拥有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印记的红色文化、五大侨园为典型的华侨文化。现今,随着城市更新发展,新河浦集聚了新兴文创产业,艺术生活社区的功能日益凸显。抬头间,红砖洋楼丛中,画廊艺术馆、摄影馆、书吧、民宿等具有当代生活功能的店铺点缀其间,吸引着人们慕名前来打卡,令人感受到兼容并包的岭南文化
在此洋溢挥洒。

坐落于此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广州市著名红色遗迹。曾经作为会址的建筑已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机炸毁,纪念馆于2006年在原址修建。据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校友、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李兴国介绍,三大会址的再发现,是广州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方面的一个经典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活动多为秘密和地下状态,史料对中共三大召开地址多笼统地称为广州东山。中共三大召开后近半个世纪,会址确切地点一直不为人知。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在曾经参加过三大的老党员徐坤梅老先生回忆的基础上,经考古勘察发掘最终确认会址。穿越百年历史,中共三大于1923612-20日在此召开。这次重要会议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策略,解决了革命发展中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重要问题,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启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先河,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更加广阔的历史舞台。

 

 

 参观 在讲解员的细致导览下徐徐展开,博物馆形式新颖的布展丰富了参观者的现场体验,大家了解到更多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及细节,加深了对这段红色历史的体认。最后,党员们集体观看了纪录短片《理想之光不灭》,向那段峥嵘岁月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也再次叩问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随后,大家来到位于新河浦路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参观。春园建于1922年,是一栋优美的中西合璧的三层建筑。中共中央于19235月迁驻广州办公,机关就设在春园。在粤期间,中共中央不仅直接指导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开展工作,还筹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

 

 

 据介绍,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民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广州革命氛围浓烈,群众基础较好,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那时春园附近房屋较少,从珠江划船就能经过小河直达门前,交通便利、环境幽静,便于进行革命工作。1923年春节刚过,陈独秀、马林先后来到广州。为筹划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5月中共中央迁驻广州春园办公。中共三大召开前,全国各地的代表分批秘密赴粤,毛泽东从上海乘船辗转来到广州入住春园,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瞿秋白、向警予等人也陆续到达。同时,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也移至广州出版。

 告别东山,活动的第二站,大家来到坐落在越秀山南麓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纪念堂由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于1931年建成,是广州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外观模仿宋代宫殿建筑形制,八角攒尖顶下四出抱厦,蓝色疏璃瓦和红色门窗柱子构成的主色调鲜明夺目;内部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

 

 

本次参观适逢纪念堂近25年来最大的一次修缮,但展览及演出会场仍然有序开放,在讲解员的导览下,大家近距离感受了这座殿堂的魅力。

 

 

中山纪念堂最大特色一是中轴线对称分布设计,二是结合山势地形,碑堂相结合使整体建筑显得气势雄伟又错落有致。

 

 

中山纪念堂也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45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 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一座纪念堂见证了广州近现代90余年发展史。

 

 

本次参观亦拓展了同事们在古建修缮、利用方面的知识和视野,促成了一次良好的业务学习交流。